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

關於本站

此部落格是為了躁鬱症患者的伴侶而寫。

我是一位憂鬱症患者,我的另一半是位躁鬱症患者。妳/你可以想像,我們的生活一定很精彩。

我們深愛著彼此,但每一天也都為著和平共處而努力妥協及取得平衡點。躁鬱症的他是很傑出的人(如同許多其他躁鬱症患者),而渺小的我雖然自認為已經很勇敢,偶爾還是免不了覺得孤單無助。

我們兩人都試過心理諮商和精神科,但都認同許多問題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和自制來克服。(而且荷包不厚的人根本沒有辦法負擔昂貴的專業心裡諮商。)大多數的書籍和資源都是幫助躁鬱症患者,而不是同樣身心俱疲的家屬和伴侶。所以我做了很多研究,並把自己的心得在這裡分享,希望能讓躁鬱症患者的伴侶們不感到這麼孤單。

感謝有你們。

2019年8月15日 星期四

《他想要月亮》讀後感


會想讀《他想要月亮》這本書(全名:他想要月亮:躁鬱的醫學天才,及女兒了解他的歷程),無非是想對躁鬱症有更多的了解。開始閱讀後,卻令我震驚,因為這本書也能讓人一窺美國精神醫療的歷史。書裡的主人翁對不人道的療程鉅細彌遺的描述好幾次讓我全身戰慄,也數度落淚,特別是最後他因為前額葉切除術而無法自理。我總是不小心把他想像成我先生,雖然讀他的自述能對躁鬱症更加了解、更有同理心,但感受之深刻也不免在我心裡留下不少陰影。這是一本好書,但不夠堅強的人或許還是得考慮是否該閱讀。

書中主角因為躁鬱症,被迫與自己的妻子離婚、失去醫師執照,獨自承受痛苦且不人道的「療程」。我多麽慶幸我們生活在醫療先進的時代和國家,我先生不必承受這樣不合理的對待;同時也非常心疼過去這些躁鬱症患者遭受的待遇,因為我知道這不僅發生在美國,也發生在世界各地。

主角和我先生一樣,是聰明、有愛心、有創意、充滿好奇心又可愛的人。他們有許多讓我又愛又憐的共同特質,像是喜愛動物、愛書寫下自己的瘋狂想法、常常分享自己的心靈體驗與哲學、喜歡惡作劇、吹口哨紓解痛苦。他們喝完咖啡後興奮聒噪,分享自己的意見後,又萬分抱歉地說:「我講太多話了。」

「一個人一旦從正常世界進入精神病院,他和親友之間就築起一道比石牆還厚實的牆垣,那是偏見與迷信的厚牆。」主角在與妻子離婚前,曾經對她說:「我永遠都希望妳站在我這邊幫助我。」這句話讓我很心疼。有多少躁鬱症患者被親友誤會、疏遠、遺棄?

即使當今醫療發達,我還是對目前的藥物療程存疑。所以在病情不嚴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,我從來不會說服我先生去治療。我認同書裡主人翁所說,某些體驗或感受,得在某種精神狀態下才能接觸得到。

我心疼許多躁鬱症患者獨自面對躁鬱症的寂寞。我先生曾對我說:「如果沒有我的陪伴,他不知道會不會活到今天。」

對比躁鬱症患者,我們這些「正常人」又有多正常呢?對我來說,人或多或少都是有點病態的,只是尚未確診,或某些病症還沒被定義罷了。在批判我們認為的患者時,我們自己又是多健康、完美呢?更何況,許多歷史留名的藝術家都是躁鬱症患者,像是海明威、吳爾芙和梵谷等。

裴瑞在醫院中接受殘酷治療時,仍不間斷書寫他的遭遇,無非是想讓大眾更了解躁鬱症,並對精神病患者更加包容。

(書籍封面圖片來自博客來